錄音講解影片應該要好好準備講稿,不然一邊操作電話一邊講解,真的很不習慣。
跑步動作的優劣在於能量使用的效率,在整個跑步循環當中,腳掌著地階段是不會移動的,只有在雙腳都處於騰空階段時才會移動,所以我們要如何最小化著地時間,最大化騰空時間就是有效率的等式。這個數值公式的原理可以參考我之前整理出來徐國峰先生的東西,「跑步筆記-讀徐國峰「利用「觸地時間÷騰空時間」來量化自己的跑步技術」有感」,我們說這個比率,看你是用觸地時間還是騰空時間作為分母,如果是以觸地時間來作分母的話,當然是越小越好,一般人練到1:1已經算是不錯了。但是比率越高不代表速度越高,像DIBABA的效率值是0.72,DENNIS KIMETTO跑出馬拉松成績02:02:57時候效率值是1,KIMETTO的速度一定是高於DIBABA的,只是說DIBABA比較省力。所以肌肉強度,心肺功能等等因素也是影響長跑能力的重要因素,長跑能力是一個綜合的參考數據,我們透過訓練肌力,最大有氣值,乳酸門檻又或者是跑步姿勢等等增強長跑能力。姿勢的比較是希望更加準確地指出並修正問題,以改善效率。
回到我的姿勢動作上,第一樣要觀察的是觸地點,兩條藍線是重質心同第一觸地點之間的距離,我們再比較MOSOP的距離,明顯我是比較大的,所以說著地時候還是有不自覺跨步的問題。
第二樣觀察點著地時間,著地時間的計算是指腳掌第一時間觸地到完成整個著地動而準備進入騰空階段的時間,著地時間越耗得多,就會拖慢了整個跑步循環當中的騰空時間,所以前面第一觸地點跨到前面,需要在著地時候消耗時間修正回來,但是著地時間的減少除了觸地點接近總質心外,還有一要點是腳掌感知神經的靈敏度,因為我們無法直接透過力量強硬彈起來,雖說騰空距離可以增加,但是著地時間也會拖下去,而且能量消耗也大。我的著地時間是160毫秒,看似跟MOSOP一樣,但MOSOP的步頻是192,我卻已經達到220步頻,(步頻換算方式是1000/每個跑步循環時間X60=步頻),測試時候沒注意到步頻問題,不自覺就跑太快。
第三樣觀察就是擺手的動作,顧著看手錶速度,影響了擺手的節奏。
第四樣是前傾角度,MOSOP的前傾比我大,但準確的角度不容易取得。
或許要嘗試增加前傾來延長騰空時間,但心率會因為前傾角度而大幅上升,所以基本上能夠調整的是著地時間,以及擺手動作,這是短期的跑姿修正方向,待一兩個月之後再來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