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第一篇提出的問題先整理一下,藍字為更新部分:
1) 實際練習方面,著地時腳掌稍往內側擺,在效益及安全性來說是肯定的。對於這個原理,我的理解是腳掌直直往前著地時,第一觸地點會在腳姆指及第二趾之間,稍往內移後,第一觸地點會稍移到第四、五趾之間,這個做法的好處第一是符合各種文獻對於良好跑姿的基本描述,暫且當成是經驗論述。第二可以更有效觸發足弓的(肌肉?)或是功能。
2) 前文思考有關背屈的時機,是在第四、五趾觸地前或後的瞬間呢?我的想法是在觸地前的瞬間,至於前多少我不確定。如果在第四、五趾觸地後的瞬間再背屈的話,第四、五趾很容易成為著地點,且那個部位很容易酸痛,試幾下就會有感覺。
我想1)跟2)項合併說明會比較好,可先參考前面《如何草哩程,前腳掌落地動作再拆解》一篇,背屈這個動作很重要,背屈時機一定是在著地前,時機及省力效率分配在於自身的肌肉的靈敏度,即使背屈也不要使腳掌用力踩地,是控制腳趾向上翹,如果腳掌平放的話往上翹是比較容易,不過當腳掌處於蹠屈階段(就是類似踮腳),腳趾想要向上翹需要平日在家裡多多練習,不然會不習慣的。然後再配合1)項的做法,腳掌稍往內側擺,觸地點可更容易操作為第四、五趾之間,可是路面情況變數很多,實際時候還是要自行感覺足弓的狀況。
3) 跑步跟走路不太相同,一直以為利用前傾及腳掌後拉就是有效率的跑步方法,可能一直都是在快走,現在還在找時間細讀《Eundurance run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Homo》。
內容很豐富,不過時間有限,無法把所有重點都整理出來,不過先釐清跑步跟走路在運動模式上的分別,對於理解更安全有效的跑步動作,多多少少會有所助益吧,詳細可參考《跑步、走路大不同-讀Endurance run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Homo》。
4) 前傾跟步距相關,增加前傾的實際作法?
5) 曲膝的程度感覺跟步頻相關,增加曲膝可減低總質心與著地點的距離,可使步頻增加,不過曲膝過多對前傾的操作會有影響。應該維持著180下左右的步頻就可以?不過這個方向可以再探索一下。
4)跟5)暫時無解,故意前傾到快要跌傾的狀態,速度雖然有增加,但每一步都會好像踩地一樣,跑姿變得很生硬,心跳率也提高到180/min的程度,感覺從這個方向練習的話,能力提升的上限值不高。
6) 靜態與動態的思考,很多人都想追求更好的跑姿,於是一直在youtube觀看世界頂級跑者跑姿的slow motion,可是反方向想為什麼很多人都無法從網絡學習中成功複製相關跑姿呢?不要說跑到2.5小時完成馬拉松,即使要sub 3完成馬拉松也幾乎沒聽說過,如果減掉世界頂級跑者的肌肉量,為什麼類似的後踢前擺盪(swing)的動作就是做不出來呢?所以我在想會不會學習的方法有誤,著地動作沒有問題,可作靜態的思考,。不過swing的動作似乎是由一連串慣性的動作牽引下產生。最初的動作是從哪裡開始發力,從影片中似乎看不出來。不過著地技術可獲得安全性以及基礎體力,swing則是關於速度的開發,接下來的思考應該也會循這個方向進行。也許有時間的話也要全盤整理一下前面有關著地技術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