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流》作為書名,到底應該如何解讀呢?單一個字的可塑性很高,我不是文字學的專家,我個人以時代的潮流、洪流作解,意思是以時代流動對於當代之人的感覺之類的想法。歷史沒有對錯,戰爭的歷史更是難辨對錯,葉尊麟作為國民黨士兵,出於愛國情操屠殺了王克強及全村的親日村民,王克強娶了一個日本人妻子,在仇日的土地上,親日是保護太太及兒女的最有效方法,王克強的兒子王覺被葉尊麟誤認為是兄弟許宇文的兒子,帶回臺灣收養,王覺為父復仇而選擇殺了葉尊麟,作為歷史的行動者,每個人當下的主觀選擇都是合理,重要的是,人如何面對自己的過去,評價自己的選擇。
讀著東山彰良的《流》感覺開啓了一個新的文學世界。東山用老臺灣的歷史作為時代背景去構築故事,既讓人懷念又覺得真實。從主角葉秋生的17歲寫到27歲,以追查祖父葉尊麟被殺為主線,貫穿整個故事。靈活運用各種具臺灣特色的概念、元素,可以說應有盡有,由國共內戰、本省人、外省人這些大的時代背景,到角頭、混混、幹架這些少年軼事,甚至是女鬼顯靈、當兵玩碟仙到雷雨式的禁忌愛情故事,情節看似荒誕,實則是試圖以荒誕的情節去承載時代的沉痛與疏離。加上最後幾章謎底揭開,形成情節的反轉,更進一步將故事從荒誔變成嚴肅而造成極大的反差。
葉尊麟在收藏毛瑟槍的洞口放了一張王克強及其兒子的合照,想必是葉尊麟想起屠村的往事,關心起王家人的生活而請大陸的兄弟找來,從照片應可判斷養子許宇文正是王克強的兒子,但仍待他真切誠懇,據王覺所說,葉尊麟死前沒有作任何反抗,想是打心底裡期待王克強的後人找他清算舊帳。
王覺面對葉家多年的照顧,卻要親手復仇,這個選擇也是非常困難。若葉尊麟的父子關係隔著父仇,那麼跟秋生的叔侄關係呢?甚至是與其它人多年的感情呢?王覺也是一個重感情的人,既要復仇又要感恩,只能犠性自己去成全。
秋生在整起復仇事件上,其實也沒有參與的份,最多只是回山東尋找王覺,知道王覺正是殺祖父之人,拿出石頭猶豫要不要為祖父復仇,但王覺待他極好,曾經為他闖黑道地盤捨命救人,事後又把坐牢責任往身上扛,讓秋生可以順利脫險。就對毛毛的感情而言,如果能勇敢調查清楚,或者所愛之人就不用遠走它鄉,終生追悔。
「因為我活在水中,所以你看不見我的淚。」秋生對夏美玲的感情,從相互替代到相互珍惜,有一個層次的昇華,可惜的是著墨太輕,這部分想要表達的感情顯得份量不足,感覺是明明需要很多的步驟才能推導出來的數學公式,結果卻一步到位。
《流》是一部讓人有所追悔的作品,悠悠歲月,人怎會沒有悔過呢?能悔能悟,方能走向更遠的未來。文學有時追求的正正就是這一種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