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被前人推崇為「史家之絕唱」,當有著它無容置疑的魅力和地位,然而,這麼一大部頭的書應該如何去看呢?簡單輕鬆點的方法,就是讓我們跟著呂世浩老師的腳步一窺這部經典吧。
「序者,端緒也。」頭腦清晰的作者能夠讓我們從序文中知道這本書的架構及內容要點,太史公司馬遷當然是一位頭腦清晰的作者,所以讀史記當然要先從「太史公自序」讀起。「太史公自序」除了是書的序外,同時還是列傳的最後一篇做為全書的總結,可見司馬遷自身對自序的看重。自序由五個部分組成:世家源流、六家要旨、受命作史、作史意志和全書敍目,基本上跟著老師的步調去讀的話,應當能夠了解史記的梗概,我就不多複述。
接下來,我就寫一下對於讀這本書的想法好了,我們現代人讀書很講求效益,每一個章節的總結是甚麼,讀了這本書又能學到甚麼?若沒有一個適當的預見報酬率,這本書怕是不能大賣。你如果說經典的報酬率很低,很多人讀了都無甚助益的話它一定不會成為經典的,所以它的報酬率一定是高於很多普通之作才能流傳後世,雖然經典有很高的報酬率,但卻有不可預見和不容易預見的問題,你去讀太史公自序的作史意志,那是一種責任感和意志,那是讀不出來的精神產物,也沒有辦法去規範出一個準則怎樣可以培養出這樣一種產物來。我想只能放下急燥的功利之心,慢慢從文字中體會它的大義來。
另外,有專家帶領我們入門總比我們自己拿著原文來看,悟出的東西質和量相較會好一點吧。呂世浩老師的想法是從「太史公自序」去解讀史記,思考的方向很有啓發,要多學習思考人家為什麼會這樣想?講出身思想源流,司馬談如何去培訓司馬遷,尋找各個領域的名家去教導兒子,讓他遊歷名山大川,雖然沒有形成具體的教育理論,能夠出現這些教育想法在當時已是非常厲害的。總而言之,沒時間翻閱經典的話也翻翻這些解讀經典的書也是一個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