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長債債息急升只是隨機變化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債券市場的市值很大,只有非常龐大的資金才可能使債息大幅變化。
於是我爬梳了很多資料,得出以下的想法供各位參考。關於美債債息與美聯儲的升息背景不清楚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Federal fund rate?IOER?ON RRP?存款準備金?又怎麼知道美聯儲升息對股市的影響呢?》
內容目錄
長債債息急跌
債息與債價成反向關係,債息上升即是債價下跌,我們可以參考TLT長債債價的ETF,連續多個裂口下跌,誰敢這樣大手沽美債呢?
我們要知道,長債債息是不容易操控的,美聯儲能夠做的加減息率,理論上也只能透過買賣短期債券實現調整聯邦利率的目的,長期債券的利率是由市場決定,除非像QE的時候,美聯儲直接買入國債,長債利息才會出現大幅度的調整。
即使有數個集團機構聯合起來有這個資金量,方向也得配合美聯儲的政策需要,所以,這個機構只有可能是美聯儲本身。當然市場會因為美聯儲的方向而跟隨沽美債的人應該也不少。可是問題又來了,美聯儲為什麼一直在升息之初就沒有太多的干預,一度讓市場將長債息率停在5%的水平,使收益率曲線逆轉呢?現在卻突然要干預起長債息呢?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
之前看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是在區域銀行危機時,發現美聯儲的縮表非但沒有因為當時區域銀行流動性緊張而逆轉,可以參考:《美聯儲暗地裡做量化寛鬆?SVB矽谷銀行倒閉後,美聯儲是否縮表結束,量化寛鬆重新再來? 2023年的投資方向 市場觀察》,當時的分析也符合市場的走向,最高風險的人工智能走高了一個大波段,當時造出這樣分析的前提主要是因為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的增加。
但是當我們再回頭看每月資產負債表,除了2023年3月一次性增加了4000億以後,之後每個月的縮表規模從730億~750億變成每月910億~1280億,按這個速度縮表,2024年9月前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應該會回到7.2兆規模。
可是另一個問題又來了?2023年2月以來,或者更早的時間美聯儲一直都有沽長債的動作,為什麼只有在9月底10月中才出現債券急跌呢?
美聯儲的利率點陣圖
我們回顧美聯儲的加息縮表做法是為了壓抑通脹,美國9月份核心CPI 4.3,用聯邦利率計算實質利率已達到正值,理論上通脹應該會逐步回到2%的目標。
我們再看美聯儲的利率點陣圖,2024年很大機率維持525-550的利率,甚至不排除有降息的可能。
為什麼在通脹可控的情況下依然堅持縮表呢?正如我之前強調,縮表計劃的量其實佔體整量化寛鬆資金的比例不高,大約1/8。根據點陣圖,2024不降息,2025也會降息,美聯儲未來準備的半年至1年的時間應該是在等通脹回到2%及最大可能縮表,縮表的目的可能是儘可能為未來爭取更多的QE空間?
收益率曲線
之前有想過,如果通脹問題解決,將來透過降息使收益率曲線正常化也是可以的。可是我們從現有的証據顯示,美聯儲不選擇這樣做,至於為什麼採取後者的方法呢?在通脹得以調控的情況下,仍然加大幅度縮表(主要是賣長天期債券),迫使長期債息上升,這一點從現有的結果很難推論出原因。
影響債價的另一個因素-供給
其實說美聯儲為了收益率曲線正線化而沽長債也不準確,畢竟中間有太多環節出現矛盾和缺失。我們再深入思考,其實導致價格暴跌是有兩個主要可能,一個是大手沽售,另一個是供給增加。美聯儲因縮表而長期沽售債券,在沒有加大沽售的量卻突然暴跌是難以想像的,反而因為美國債息增加,發債成本加大,赤字大增,不得大量增加美債的供給,我們看到截至2023年8月的數據,每月發債量似有在增加,但主要是在藍色的短債部份,每月1,985 Billion,也就是1/4個資產負債表。長債的最新數據還沒有看到,想必也是不低,才會導致市場獲知預期訊息後也跟隨沽售,這就導致國債連續大幅下跌。
最終的結果:收益率曲線常態化的假設
不管是因為沽售增加,還是供給增加使長債債息增加,債價下跌,最終的結果都會導致收益率曲線常態化,如果這個假設成立的話,未來我們應該會看到以下景象:
第一:區域銀行危機之後,市場都猜想美聯儲政策不會太硬,很快會迎來轉向或者稍為放鬆縮表,所以我們看到納指創了一個新高,不過幾個月過後,美聯儲好像在研發一項新的任務,為什麼說是研發,因為感覺美聯儲有種被迫無奈又不得這麼做。如果是這樣的話,賭美聯儲會因為經濟環境太糟糕而重啓降息勝算將高一點。
第二:雖說縮表的量比較整體的8T真的不多,但沒有美聯儲的量化資金,股市很難再創新高。
第三:長債債息增加才是影響企業成本的重要因素,大部分企業主要是要發長債來獲取資金進行再生產活動,尤其是那些靠債度日的殭屍企業,之前長債基本上鎖定在4%就不太動,現在繼續再上,企業發債的債息跟信用評級相關,我們可以看到這波跌勢,小型股會慘於大型股,未來差距只會更大。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對資金非常敏感的行業跌幅非常大,公用股及房產基金首當其中,至於為什麼防守類消費股也居末位,我暫時也想不出確切原因,會不會跟資金鏈有關,如果發債增加,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又沒有QE去認購這個量,發行的債券總要有人埋單的,意味著要外面的商業銀行用流動性去認購,這就導致市場的流動性出緊張,雖然美聯儲已經成立BTFP(Banking Term Funding Program)的機制,讓銀行機構以票面值抵押長期美債獲得資金,那銀行以外的機構會不會也進行了類似的抵押債券操作呢?債息急升,債債急跌會使得這些抵押品價格受壓,急需資金去補這個Margin,大手賣出防守股獲得資金是最有可能,不過這也很難去考證。像可口可樂等大型防守企業,即使未來發債困難,經濟衰退,也是經濟結構性的問題,跌幅不應該更小一點才是,而且未來業績的猜想誰也不確實清楚。
如果美聯儲行動不變的話,股市和債市的報酬將會大幅減少。股市方面,之前在專頁已經post出SPX指數在一般情況下(沒有意料之外的突如其來訊息)低於50、200天線的最低比例。
過度恐慌的超賣之後,一定會迎來反彈,畢竟不是突如其來的壞消息。
但是樂觀的前提已然改變,反彈之後能夠再創新高的可能性不高,之前AI相關持倉,最好趁反彈之後減持。
長期債券就不要碰,收益率曲線正常化的長期債券的息率很大可能要高於短期債券1-2%,長債債價還有得跌。
回收資金後,最好是投入1年期短債,穩定5.4%無風險定存觀望美聯儲的動向,或者可以適當投入防守板塊,很多股票的價值已經具有吸引力。
我們後續要密切留意資產負債表的縮表形式,又或者美聯儲無法承受市場的崩潰而要再度量寛,這直接導致市場走向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