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跑了一場半馬,成績是1:51:32左右(汗顏^^”),平均配速5:00都達不到。如果以配速策略來看,的確是有點亂來,早段過度用力,以致後段完全崩潰。以5:00配速,穩打穩札跑個1:45:00成績是可以的做到的。不過這次主要是要作精神訓練及自我挑戰(有點自殺挑戰的味道),所以原來的目標是1:30:00,沒錯,這是原先的目標。當然,以現在的跑力來說,真的訂得有點高,加上這幾個月平常練習都以LSD為主,基本上都沒有作過超過配速5:00的高強度訓練,而且心跳率也經常維持在180下以上的水準,呼吸時候的壓力很大,雖然每一步都帶著甘願承受痛苦的覺悟,但是精神鬥志的燃燒始終不能跨越身體會痛苦的事實,真奇怪川內優輝怎麼可以全程都維持著這種痛苦呢,一個小時下來,這種痛苦真的難以承受,話說之前都沒有試過心臟不舒服的感覺,通常都是下肢先覺得酸痛,然後到軀幹,接著才是整個跑姿的變形。但是這次從心臟擴散而來的疲累以及壓力,基本上是很迅速的,身體可以調整的空間很少,突然就會感覺到,「哦!不能跑了!」,也許再跑就是突然暈倒了吧。
配速3:00那一小段是起跑時候被迫加速,位置固定後已經把速度降回4:30左右的水平,不過看著領頭集團在跑的感覺蠻特別的,之前都沒有試過,到了1個小時左右,速度開始明顯的掉下來,換句話說硬撐個10公里其實也是可以做得到的。然後到了14公里左右嘗試將身體能量集中在跑步這件事上面,視力、思考等等其它生體機能都盡可能減到最低的程度,開始二度燃燒鬥志加速,這時心跳率緩升到190以上,配速從5:00再次拉回4:30的水平,現在從數據來看,當時應該是超過4:30水平,快要到4:10左右,190的心跳率,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有點可怕。
整場下來,每一公里都很有感覺,我想重要的是透過這次訓練,獲得對自身有用的數據及精神力量的極限認知。當然,平常都希望安全地跑、不受傷地跑,某種程度來說,以賽代練的確有著很大的危機感,不過,因為早就有著這種覺悟,自然就不會不設限地拼到底,同時,這種練習也是加強對自身狀況的掌握。所以,步速圖表中出現的一個小山谷,就是心跳率達到最高水準194之後,身體不得不停下來大口呼吸的程度,接下來只好決定爽快認輸,EASY-PACE慢慢回到終點。當然,認輸也需要很大的勇氣,任由配速5:00的團隊從身邊淡然掠過,心情卻依然不動如山。
嘉明哥在終點前幫我拍照,立刻把崩潰的跑姿瞬間修復過來
對於,這次的小結是:
1)要跑好一場比賽,配速真的超級重要。(總算經過身體力行去驗證這件事)
2)心跳帶只能作為訓練的參考,比賽時候對於速度的調整基本上都是身體的感覺,而且心跳帶多多少少會影響呼吸的輕鬆度,尤其是190心跳以後更加明顯。不過還是希望再作一次試驗,就是在心跳率許可的範圍在跑的話,佩戴心跳帶是否可以負荷,畢竟心跳率的數據很有參考價值。
3)LSD訓練效果不錯,雖然這幾個月都沒在練間歇跑,但居然能夠以4:30配速跑上1小時間,這是之前不能想像的事情。
4)心跳率的許可範圍是指marathon pace(m-pace,馬拉松配速),指的是最大心跳率的80%-90%,剛好在比賽中得出自身的最大心跳率194可以作出換算,就是155-175這個範圍,超過就不是m-pace了,同理,經過這次實證研究,[我的]精神力無法克服科學數據的限制,無法使用超出m-pace的心跳率範圍完成半馬。
5)高心跳率的跑步,下肢肌肉累積酸痛嚴重,3天過後,上落階梯依然痛苦,不過最重要的是,該停下來的時候就要停,不要過於勉強而使終身不能跑。當然,我個人也很珍惜比賽的熱情及榮譽,但更想超越這層意義,讓自身有更多的餘裕去探求生命中更重要的東西。
6)超出m-pace一點點的心跳率可以勉強完全10公里賽事。
7)比賽中,因為想要跑得更快心情,平常的跑姿很多時候都會走樣,左右手用力的擺動,丹田沒有充分用力,不自覺使用大腿出力,沒有充分利用落下的力量等等,所以累積比賽經驗,熟識比賽氛圍也是很重要的訓練。
8)賽前2小時吃了一大碗白米飯配味噌醬,再加一小截蕃薯,全程下來沒有吃補給品,依然很有飽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