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漢森馬拉松訓練法:
漢森訓練法(Hanson Method)是一種源自1992年的馬拉松訓練方法,由漢森兄弟(Kevin & Keith Hanson)開發。他們認為傳統的馬拉松訓練計畫過時,於是提出了更全面、更整體的訓練方案。1999年,漢森兄弟在底特律都會區成功經營跑步商店並開展教練事業。在美國跑步運動品牌布魯克斯(Brooks Sports)的支持下,他們創立了漢森-布魯克斯長跑專案,旨在為大學後運動員提供奧運訓練。這項計畫15年後在菁英運動員中備受推崇,培養出許多入圍奧運和世界盃的跑者。
漢森訓練法被譽為「鐵血訓練法」,其核心是持續有計畫地訓練,讓身體累積疲勞,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其特色包括16英里(約25.6公里)的長跑以及一週六天的不同組合訓練計畫,能有效激發馬拉松潛能。
《漢森馬拉松訓練法:跑出你的最佳成績》第一版推出後獲得極高評價,作者接到許多來自跑者的感謝郵件,並分享了他們的突破性成就。經過回答跑者的疑問,作者更進一步精進了漢森訓練法。第二版中新增了「只求完賽」計畫,針對準備挑戰首場馬拉松但不想接受進階課表的新手。此外,第二版還加入了更完整的輔助訓練,包括伸展運動和重量訓練,展示了如何強化跑步訓練。
課表的內容:
它的課表內容分為輕鬆跑、速度跑、節奏跑、長跑、休息,完。
既簡單又粗暴,星期一、五、六輕鬆跑、星期二速度跑、速度完之後星期三休息,愛幹嘛就幹嘛,星期四節奏跑,節奏跑最終的目的就是要習慣全馬目標的配速,如果無法以目標配速維持一定時間,即訂立的目標可能太高,需要調整。星期日長跑,挑戰自身的疲勞,但不超過25.6公里為原則,激發馬拉松的潛能。
課表的製定邏輯很適合業餘運動員,把跑量分散在不同日子使跑量能夠透過碎片化時間積累,而且一週三次的輕鬆跑是稍為堅持就能完成的項目,速度跑也在每週加入了不一樣的元素,讓訓練變得稍為有趣一點點,更重要的是,很容易記憶今天要練什麼、怎樣練。
課表的配速:
在講配速之前,我們先要訂下目標,我們未來想要挑戰的全馬或半馬的目標是什麼呢?力量源於想像,精神超越意志,為未來訂下目標真的很重要。《漢森馬拉松訓練法:助菁英跑者登上奧運殿堂的鐵血訓練》這篇文章已將目標需要的配速轉換成「分鐘/公里」,有人會問,目標要怎樣訂立呢?我想最好能夠稍稍超過極限又不會太多,像節奏跑速度是馬拉松配速,如果你根本連10K都完成不了,又或者完成一次要休好幾天,這樣勉強訓練的成果不是不好,而是不明確,而且很容易增加受傷的風險,也是風險與回報的問題,我想應該沒有人願意在長跑領域冒不必要的風險吧。
目標確定之後,我們就可以決定我們的配速來進行練習。
輕鬆跑的配速:漢森建議採用比賽目標配速,再減掉37-75秒/公里作為輕鬆跑的配速。我直接引用原文的圖片,作者也為我們轉換好配速。
長跑的配速:也許是比賽目標配速,再減掉20秒/公里作為長跑的配速?手頭上還未有課本,之後會核實一下。
強度跑的配速:強度訓練的配速應該比馬拉松配速快6秒/公里,對於比較快的跑者應該接近半馬配速,比較慢的跑者會界於半馬與全馬配速之間。
節奏跑的配速:節奏跑在不同的教練課表有不同的定義,漢森的定義是馬拉松配速跑,節奏跑讓你在不同的天氣場地內化你的馬拉松配速,應該是無限接近馬拉松配速。
速度跑的配速:要先找到5k及10k的目標時間,然後再按照下圖的配速去跑間歇。作為業餘的跑者我真不知道400米跑2:01或者800米跑3:59是什麼概念,所以我會將時間轉換成我們熟知的(分鐘/公里)。
至於怎樣找到自己的5K或10K的目標,我個人的速度跑配速大約快全馬配速30秒/公里,也許跟個人的肌肉結構有關係吧,不過我真不知我是屬於中距離優於長距離的類型,還是長距離練習不太認真的類型,如果真的沒概念就找個時間去操場測試一下吧。
有一點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只有我不懂怎樣去熟習這個短距離的速度感。沒關係,科學可以解決就不是問題了,我會在後面放一個換算程序,讓跑手可以按需要將百米距離跟時間換算成(分鐘/公里)。
課表的製作:
漢森訓練法的課表距離比賽18週前展開週期訓練,星期一輕鬆跑、星期二速度跑、星期三休息,星期四節奏跑,星期五輕鬆跑,星期六輕鬆跑,星期日長跑。速度跑的安排基本上每週加入不同變化,讓身體適應不同距離的速度感,也讓心情不會太沉悶,我們看到前4週的距離大概維持4800米,然後每隔4週都有跑量的提升,到第17週速度跑的跑量到達峰值,每組之間採跑休,休息時間不超過練習時間的一半。至於其它日子的練習方式基本上差不多。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日 | |
第1週 | 輕鬆跑 10公里 | 休息 | 休息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3公里 |
第2週 | 輕鬆跑 10公里 | 速度跑 12X400 | 休息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3公里 |
第3週 | 輕鬆跑 10公里 | 速度跑 8X600 | 休息 | 節奏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長跑 16公里 |
第4週 | 輕鬆跑 10公里 | 速度跑 6×800 | 休息 | 節奏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3公里 |
第5週 | 輕鬆跑 10公里 | 速度跑 5×1000 | 休息 | 節奏跑 11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長跑 20公里 |
第6週 | 輕鬆跑 10公里 | 速度跑 4×1200 | 休息 | 節奏跑 11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6公里 | 輕鬆跑 16公里 |
第7週 | 輕鬆跑 10公里 | 速度跑 3×1600 | 休息 | 節奏跑 11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2公里 | 長跑 23公里 |
第8週 | 輕鬆跑 10公里 | 速度跑 3×1600 | 休息 | 節奏跑 11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6公里 | 輕鬆跑 16公里 |
第9週 | 輕鬆跑 10公里 | 速度跑 6×800 | 休息 | 節奏跑 13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2公里 | 長跑 25公里 |
第10週 | 輕鬆跑 10公里 | 速度跑 3×1600 | 休息 | 節奏跑 13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6公里 | 輕鬆跑 16公里 |
第11週 | 輕鬆跑 10公里 | 速度跑 6×1600 | 休息 | 節奏跑 13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2公里 | 長跑 27公里 |
第12週 | 輕鬆跑 10公里 | 速度跑 4×2400 | 休息 | 節奏跑 13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6公里 | 輕鬆跑 16公里 |
第13週 | 輕鬆跑 13公里 | 速度跑 3×3000 | 休息 | 節奏跑 16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2公里 | 長跑 27公里 |
第14週 | 輕鬆跑 13公里 | 速度跑 2×5000 | 休息 | 節奏跑 16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6公里 | 輕鬆跑 16公里 |
第15週 | 輕鬆跑 13公里 | 速度跑 3×3000 | 休息 | 節奏跑 16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2公里 | 長跑 27公里 |
第16週 | 輕鬆跑 13公里 | 速度跑 4×2400 | 休息 | 節奏跑 16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6公里 | 輕鬆跑 16公里 |
第17週 | 輕鬆跑 13公里 | 速度跑 6×1600 | 休息 | 節奏跑 16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2公里 | 輕鬆跑 12公里 |
第18週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8公里 | 休息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10公里 | 輕鬆跑 5公里 | 比賽日 |
感想:
重新回到科學訓練,這次選了漢森訓練法,暫時持練了一個月,基本上課表都可以維持,之後會更新訓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