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了怎樣跑得安全之後,下一步當然就是要練習怎樣跑得更快、更遠。「角度決定速度!」這是姿勢跑法加速的原理,姿勢跑法強調角度,如果跑者需要加速,就必須要創造前傾的角度,前傾的角度越大,每一步落下的距離越遠,前進的速度就會越快。
先解釋一下前傾角度計算的方式好了,就是從腳掌最後離開地面的位置與臀部連成直線後,此直線與垂直於地面的鉛直線間的夾角。夾角越大,速度越快。據Dr.Nicholas的統計,基本上每個速度都有相對應的前傾角度,如果十公里跑30分鐘,就是以每小時20km的速度前進的話,前傾角度大約就是14度,不過以一般平民跑者來說,要量度自身的前傾角度,我能夠想像到的可行辦法都相當繁複,先拍一段清晰的影片,然後用截取畫面,再用某個電腦軟件精確計算角度,算了,我想知道原理作為參考就好了。
如果這樣說,每個人都以14度前傾夾角去跑,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黑人一樣,跑出2個多小時的馬拉松時間呢?理論上是這樣無錯,可是當前傾角度越大,前進的速度越快,腳掌每次落下與地面接觸的地間就會變短,基本上我們一般人都沒辦法在這麼短的時間把腳掌拉起,強行維持這個速度,動作就會走樣,而不自覺地變成腳掌蹬地。
按Dr.Nicholas的說法,這個時候需要肌肉的伸縮能力(elasticity)足夠才能維持這個效能,而非肌力。然而,這個肌肉伸縮能力到底是指涉什麼呢?要怎樣練習才可以提升這個能力呢?這個就沒有一個比較精準的說法,一般來說是跟跑步技術、核心肌群訓練有關,這不是講了跟沒講一樣嗎?跑者都是要訓練這些項目的啊,所以說,持之以恆訓練的跑者大部分都能達到精英的水平,差別只是時間花費的程度問題而已,如何在時間局限的生命前提下,更快地累積技術的水平呢?所以我希望透過對訓練難點的思考,更快達到那個技術的高度,即使沒有新的東西的發現,至少也能剔除不正確的某的東西。
回到練習的思考上,身體前進的原理是由於總質心前移,而使身體處於一個失衡的狀態,感覺這個失衡狀態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將身體往前倒向牆壁,然後用雙手支撐重量,記得臀部(總質心)要往前頂,不然會雙手會感覺力量沒有很大,因為身體處於一個平衡狀態。然後再嘗試將身體前傾的角度增加,雙手需要支撐的力量就會增大,這個就是前傾前進的力量。所以在姿勢跑法的移動中,必需配合臀部打直這個動作,一定不能坐下來,坐下來重心會後移,影響移動的效果。可是當臀部完全保持打直,沒有一點坐下來的話,臀部肌肉則不太容使用,而造成著地的每一次反作用力都只能用小腿去吸收,對於42公里的長距離而言,小腿應該無法長期保持效率,而且我在11km/h的強度已經覺得吃力的話,能否經過小腿的強化而達到15km/h的強度呢?對此,我抱持疑問。能夠經過訓練而得到強大成長的肌群應該就是核心肌群的所指,對於跑者而言,最需要的應該就是臀部肌群,然而,如何在打直臀部創造前傾的時刻徵召臀部冗群加入活動應當是問題的關鍵。
我推測無法使用臀部肌肉會否跟「synregistic dominance」協同肌主配效應有關,「因為運動過程中全部的肌肉皆是協同肌進行幫忙,若主要作用肌沒有正確地的啟動,協同肌將會被激活,反而是以協同肌為主導的動作。」,不過,在動作限制上,我暫時還沒辦法在這個動作中找到臀部肌群使力的地方。